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| 健保診所維基百科
討價還價口述/賴俊良(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、胸腔內科主任).以前在榮民總醫院受訓時,病人是榮民,都很聽醫官的話,我說什麼,病人就做什麼;換了環境就 ...
討價還價 口述/賴俊良(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、胸腔內科主任)以前在榮民總醫院受訓時,病人是榮民,都很聽醫官的話,我說什麼,病人就做什麼;換了環境就不是這樣,病患不一定會聽醫師的話。
很多人都知道我以前的脾氣不是很好,會兇病患。來到慈濟醫院,看到其他醫師的表現,我也慢慢學習改變,學會面對討價還價的病人。
有位病患被診斷為肺癌,陸續接受化療。現在有一種化療藥劑,是在穩定後持續注射,她每次來都會問:「這要打多久?我可不可以不要打了?」有時候,她會連續好幾個星期不來,也會討價還價,不吃糖尿病的藥,結果一下血糖就飆高。
有一次,先生陪她來看診,她忽然問我:「我看別人一種藥用一用就換別的,你是只會用這一種藥嗎?」
她突然這樣說,真教人不知要怎麼回答,見她的丈夫在旁邊,我就說:「好丈夫一個就好,不用時時換。用藥也一樣,你注射的結果很穩定,換來換去不一定好。」她想想,覺得我說的有道理,之後便很規律地回診,乖乖地打針。
另一位患者類似中風,癌細胞已轉移至頭部,我向病患說明情況,他卻不能接受肢體半邊無力的後遺症。
介紹他去看神經科,神經科醫師也被他問倒了。後來他再回診,我將電腦斷層片子給他看,並打比喻說:「頭部原本很多顆腫瘤都消失了,每一顆腫瘤就代表中風一次,別人中風一次就半邊不能動,你這樣還有機會進步,已經很好了!」聽到這樣的解釋,患者才慢慢釋懷。
醫病關係,不光是醫學知識就可以解決,因為那治療的只是「病」,唯有了解病人的心理,才是拯救一個「人」。
現在我教學生時,也不再只說知識性的東西,門診時會讓他們在旁邊看,看我與病患如何應對。有時被病人稱為貴人,其實病患才是我的貴人,讓我變成一個更好的醫師。
(方佳惠整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