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緩解夏日皮膚搔癢 | 健保診所維基百科
2018年7月1日—炎夏酷暑、汗流浹背,皮膚上的紅疹及斑塊癢得難受,狠狠搔抓雖然痛快,但卻...高士提到,中醫在止癢及預防皮膚病再發,尤其是夏天好發的濕疹、痱子及汗皰疹...藥材:蛇床子5錢、黃柏4錢、苦參5錢、白鮮皮5錢、荊芥4錢.
炎夏酷暑、汗流浹背,皮膚上的紅疹及斑塊癢得難受,狠狠搔抓雖然痛快,但卻會破皮、流血、化膿,傷口好不了,還留下難看的疤。
皮膚搔癢、反覆發作,是不少人夏天揮之不去的夢魘。早在兩千多年前,中醫古籍就記載了環境濕熱引發各種皮膚問題。
《黃帝內經.素問.生氣通天論》提到「汗出見濕,乃生痤疿」,意即長夏暑濕較重,如果出汗沒擦乾或直接洗冷水澡,濕氣滯留體內,就易產生痤瘡及痱子。
夏日濕熱多,加重皮膚問題現代人整天關在冷氣房、愛吃冰喝冷飲、少運動、幾乎不流汗,讓身體的濕更排不出去,「皮膚問題也愈來愈多,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針灸科主任楊素卿搖頭說。
以濕、熱及五臟六腑為經緯軸線,是中醫治療夏日皮膚病的特色。
中醫認為,濕、熱是惡化皮膚病的主因,跟體質及環境有關。
濕是指腸胃功能差、消化不好,水分無法代謝出去,另外,體重過重的人也常體質偏濕。外在的濕則是指潮濕及黴菌感染。
熱則是熬夜、吃太多辛辣物,或本身有代謝問題如糖尿病、甲狀腺亢進,或更年期熱潮紅等體質偏熱性狀況。外熱則是指氣溫高,「或長時間待在高溫工作的環境如廚師,皮膚問題也不容易好,」師承專治皮膚病的中醫前輩朱士宗、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內科兼任主治醫師林高士提到,中醫在止癢及預防皮膚病再發,尤其是夏天好發的濕疹、痱子及汗皰疹的效果不錯,但像癬菌類的皮膚問題如香港腳,中藥就沒有直接殺黴菌的西藥效果好。
此外,強化本身臟腑功能,讓水液*代謝順暢、不滯留體內,「皮膚病就能快點好且不易再發,」楊素卿提到中醫調理體質的好處。
從水液代謝過程來看,五臟各司其職,譬如心主血脈,如將領發號司令,將水液推動至全身;脾主濕,就像鐵路交通工程,可以把水液運輸代謝散布至各鄉鎮(全身);腎主津液,負責水分蒸騰氣化,如同行政院長,決定哪些水液要用於全身,哪些要成為尿液排出;肺主皮毛,如各部會首長,掌管水道暢通;肝主疏泄,是地方父母官,負責水分環流與排出。
因此,冰冷...